外墻氟碳漆常見通病的預防及控制 | ||
來源:本站 發布時間:2016-07-12 14:11:49 閱讀:1941次 | ||
在使用中由于設計、材料生產過程和施工方法等措施不到位,經常碰到氟碳漆在施工過程中出現面漆發花、流掛、桔皮、開裂、鼓泡、脫落剝離、泛堿發花等問題。 針對這些問題,多尼斯工程師根據分析其產生原因,提出了具體的控制措施,經工程實踐證明這些措施是經濟有效的。
今天就為大家講解氟碳漆施工問題之一: 一、面漆發花(色差) 原因:遮蓋不良引起,稀釋劑揮發速度過快或稀釋劑溶解力不夠,稀釋劑中高沸點溶劑過多(冬天),噴漆時霧化不良 或噴槍距離基面過近,導致大面積無法噴涂均勻,出現施工痕跡。 處理方法:把漆攪拌均勻,增加施工的道數,采用慢干稀釋劑,減少噴槍空氣流量,調整稀釋劑的組合,注意噴涂方法。 二、 流掛 原因:施工粘度低,一次性金屬氟碳漆噴涂得太厚,高沸點的溶劑含量過多。 處理方法:提高施工粘度,減少一次噴涂的厚度或減少噴槍的出油量,調整稀釋劑的組成。 三、桔皮 原因:施工粘度太高,稀釋劑揮發速度過快,噴槍空氣流量大而出油量小。 處理方法:降低施工粘度,有氣噴涂(15-20秒)無氣噴涂(30-40秒);調整稀釋劑的成份或加入慢干稀釋劑,調整噴槍的出油量和空氣流量 四、咬底 原因:底層涂料未干透,過早噴涂面漆,底層與面層涂料不配套,底層涂膜承受不了面層強溶劑的作用而被溶解和溶脹,重涂的間隔時間太短, 底層交聯密度不夠又涂了第二遍。 處理方法:要使底涂干透后噴涂面漆,選用配套的涂料,掌握好重涂的間隔。 五、起泡 原因:涂膜在干燥的過程中,在高溫、高濕的條件下表面產生許多大小不均,形狀不規則的突起物,基層潮濕水份蒸發而造成涂膜起泡, 氟碳涂料涂刷太厚,表面干燥而底層的稀釋劑還未完全揮發,噴涂時空氣夾帶進入涂層,不能隨溶劑揮發出來產生起泡。 處理方法:基層含水率符合規范要求,涂層不宜一次性噴涂得太厚,已經起泡的涂層,要徹底清除,補好膩子,重新涂裝。 六:油漆附著力不佳、片狀剝離 附著力不佳、片狀剝離現象:涂料施工后,涂膜經破壞后可成片剝離,或局部出現剝離。 原因: 1)鮮紅、鮮黃本身遮蓋力差; 2)底、面涂顏色反差明顯; 3)油漆被過度稀釋,漆膜太薄; 4)基底為凹凸面,通常凸面漆膜過薄。 解決方法: 1)使用與面漆顏色相類似但稍淺的中層漆或底漆; 2)控制稀釋比例,保證稀釋度小于5%; 3)滾筒施工效果較好; 4)對某些顏色或基底應適當增加面漆層數。 七:油漆漆膜泛堿現象 泛堿現象:涂膜表面出現鹽堿析出,在表面形成白色流掛或破壞漆膜附著力。 原因: 1)基底不干凈,有油脂、脫模劑等存在; 2)基底水分含量過高,或有鹽堿析出; 3)基底嚴重粉化或打磨后未除塵; 4)選用的底漆與基底不相適應。 解決方法: 1)鏟除所有受影響而失去附著力之漆膜,清潔墻面,待干透; 2)若基底嚴重粉化,則應用合適的滲透性底漆對其進行封固; 3)遵循施工規范,做好基底防水層,保證基底條件符合施工要求; 4)使用合適的底漆 八:油漆褪色、變色現象 褪色、變色現象:涂膜顏色發生均勻或不均勻變化,整體發花,尤其紅色或黃色。 原因: 1) 有機顏料耐候性較差,紫外線照射下變色; 2) 2基底堿性過高,滲出后破壞漆膜中的顏料 3) 3)鹽堿在表面析出; 4) 4)深色若漆膜粉化,也會表現出顏色變淺。 解決方法: 1)選用較暗的顏色,通常會有較好的耐候性和抗堿性; 2)遵循施工規范,保證基底堿性符合施工要求,尤其是后修補部分; 3)使用合適的底漆封固基底 油漆起泡、剝落的解決辦法 九:起泡、剝落現象 原因: 1)基底膩子以石膏粉、滑石粉、雙飛粉為主,遇水膨脹, 頂起漆膜,特別是外墻; 2)基底水分過高,向外擴散時其壓力把漆膜鼓起,特別是 透氣性差 的產品; 3)土建時防水處理差導致雨水通過裂縫或未上漆基面進入基 底,或有漏水,擴散時破壞漆膜。 解決方法: 1)鏟除所有起泡、剝落部分,若是由于膩子原因引起問題, 鏟除膩子并用合適的 膩子重刮; 2)遵循施工規范,做好基底防水層,施工前對基底裂縫進行修補, 保證基底水分含量符合施工要求, 必要時在局部區域增加漆層以保證阻止雨水滲入 油漆中光澤不均的解決辦法 十:光澤不均現象: 涂膜光澤不均一,明暗分布,常出現于絲光、半光產品 原因: 1)基底疏松度不均一,對樹脂的吸附性不同; 2)底漆、面漆施工厚度不均勻; 3)噴涂時局部干噴; 4)同一面墻使用不同施工工具; 5)同一面墻使用不同批號產品; 6)未能有效"濕接",接痕明顯; 7)基底溫度過高或油漆干燥過快。 解決方法: 1)使用底漆,特別是局部修補處,必須與周邊同上底漆后再施面漆; 2)確保各層厚度一致,無漏刷; 3)確保使用一致工具,在同一面墻使用同一批號產品,在分格區內保證濕接。 4)確保施工條件、施工工藝符合要求; 5)根據不同的氣候選擇合適的稀釋劑來調整油漆的干燥時間 十一:漆膜粗糙 漆膜粗糙現象:涂料涂飾在物體表面上,涂膜中顆粒較多,顆粒形同痱子般的凸起物,手感粗糙、不光滑 原因 (1)有灰塵、砂粒等雜物混入涂料中。 (2)調配漆料時,產生的氣泡在漆液內未經散盡即施工,尤其在寒冷天氣容易出現氣泡散不開的現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粗糙。 (3)施工環境不潔,有灰塵、砂粒落于涂料中,或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雜物。 (4)基層處理不合要求,打磨不光滑,灰塵、砂粒未清除干凈。 對策 (1)調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,必須經過濾布過濾,以除去雜物。 (2)漆油調配好后,應靜置15-20分鐘,待氣泡散開后再使用。 (3)刮風天氣或塵土飛揚的場所不宜進行施工,剛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塵土污染。 (4)基層不平處理應用膩子填平,再用砂紙打磨光滑,擦去粉塵后再刷涂涂料。 (5)涂膜表面已產生粗糙現象,可用砂紙打磨光滑,然后再刷一遍面漆。對于高級裝修, 可用砂紙或砂蠟打磨平整,最后打上光蠟、拋光、拋亮。 十二:油漆漆膜脫落、剝落、起鼓、起皮 漆膜脫落、剝落、起鼓、起皮 1、現象:由于漆膜層間附著、結合不良,會產生漆膜脫落、剝落、起鼓、起皮等病態現象。 2、原因 (1)底、面漆不配套,造成層間附著力欠佳。 (2)物面不潔,沾有油污、水份或其它污物。 (3)物面處理不當。如木材表面未經打磨就嵌刮膩子或上漆,使面漆的油分被其吸收而造成脫木材表面未經有效的封閉。 (4)底層未干透即涂面漆,日久因底層面層收縮率不一致而開裂,從而影響層間附著力。 底漆太堅硬或底漆很光滑,未經打磨就直接涂裝面漆。 (5)施工溫度過低。 3、對策 (1)選擇配套的底漆、面漆。 (2)基材表面處理時要把油污、水分或其它污物徹底清除。 (3)基材要經過打磨、修整再嵌刮膩子。底漆須干透后并經打磨,方可涂覆(刷、輥、或噴)面漆增加層間附著力。 十三:漆膜開裂 開裂: 1、現象:漆膜表面出現深淺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紋,如從裂紋處能見到下層表面,則稱為"開裂";如漆膜呈現龜背花紋樣的細小裂紋,則稱為"龜裂"。 2、原因 (1)底漆與面漆不配套,涂膜受外界影響(機械作用,溫度變化等)而產生收縮應力,引起漆膜龜裂或開裂。 (2)底漆未干透即涂覆(噴、刷、輥涂)面漆,或第一層面漆過厚,未經干透又涂第二層面漆,使兩層漆內外伸縮不一致。 (3)室內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屬表面底漆用于木材。 (4)木質底材含有松脂未經清除和處理,日久會滲出漆膜,造成局部龜裂。 (5)木材含水率太高,日久發生變形引起開裂; (6)固化劑加入過多,或者使用錯誤的固化劑; (7)施工過厚; (8)施工環境惡劣,溫差大、濕度大,漆膜受冷熱而伸縮,引起龜裂。 3、對策 (1)底漆與面漆應配套,底漆與基材要配套。 (2)底層干透后再涂裝下道漆,面漆第一層宜稀宜薄,干后再涂第二層。 (3)選用合適的涂料品種,尤其是室外用漆,要選擇耐候性好的涂料。 (4)要將木質底材的松脂鏟除,用酒清揩干凈,并用封閉底漆作封閉處理。 (5)按指定的配比施工; (6)不要厚涂,總厚度不要超過150μm。 (7)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施工,涂裝前充分攪拌油漆。 (8)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2%以下。
金屬氟碳漆施工注意事項 1、施工溫度5-35℃,基面溫度最好不低于5℃。 2、材料貯存要注意防潮、防水、防太陽直射。 3、光澤一致,不允許流掛、漏涂。 4、每次配料量不宜過多,以免長時間靜置,導致固化。 5、一定要使用專用專配套輔料,嚴禁用水、香蕉水、醇、汽油等。 6、在濕度85%以下,溫度0-35℃為宜,切勿在以下條件下施工:雨、雪、霧、霜、大風,或相對濕度85%以上。 7、常溫下涂裝后的漆膜7d左右方可完全固化,建議不要提前使用。 8、安全措施及預防方法:保證良好通風,佩戴防護用具,防止沾污皮膚、眼睛。如有漆料濺入眼睛,請立即用清水沖洗并及時就醫。施工環境嚴禁煙火。 | 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