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料施工質量通病的處理方法 | ||
來源:本站 發布時間:2016-06-06 11:03:13 閱讀:2138次 | ||
1、垂流:在垂直面涂裝時,涂膜向下流呈,凸部的現象,涂裝效果不佳。 產生原因:可能一次涂裝過厚或涮涂料濃度過高,噴槍氣過大,出漆量過多,噴嘴離涂裝過近。 處理方法:稀釋過當粘度,調整噴槍氣,壓力3.5-4.5kg/m2,壓適當及出量,距離適宜(15cm-20cm)。 2、刷痕:涂刷后,涂膜呈條狀凹凸不平的現象。 產生原因:施工時,粘度過高,濕膜再涂。 處理方法:將涂料調至適當粘度,再涂時,底膜需基本干燥,刷子用力不要過大。 3、針孔:涂膜干燥后,涂面呈現小孔狀,該小孔由基材于表面的現象。 產生原因:涂膜施噴太厚,干燥溫度過高,被涂物有濕氣,塵漆等。 處理方法:一次施噴厚度不得太厚,控制適當的干燥溫度,保持被涂物無污塵等。 4、干噴現象:涂料噴涂時經霧化的涂料未到被涂物以前即已干燥一部分,再附著時形成粗糙的涂面。 產生原因:噴涂時噴槍口與被涂物距離過遠,噴槍氣壓過高等原因造成。 處理方法:調整噴槍口與被涂物距離,約15cm-20cm,壓力調整為3.5-4.5kg/m2. 5、白化現象:涂膜表面蒼白,無預期光澤。 產生原因:濕度過高(80%以上),稀釋劑菡發過快,被涂物太冷。 處理方法:涂裝濕度應80%以上,或可加5%-10%的防白水,要用過快干的稀釋劑,被涂物不要太冷。 6、剝離脫落:涂膜從被涂物表面成片掉下。 產生原因:基材有蠟、油、水等,下涂未干而再涂,底材過于平滑,墻面已粉化或采用低劣補土,附著力不夠。 處理方法:將底材徹底除干凈,確保無蠟、油、水等雜物,已粉化的舊墻必須鏟除干凈;用油性批土,或水性批土批平,完全干燥后再涂膜。 | 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