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防止措施 | ||
來源:本站 發布時間:2016-12-06 17:21:15 閱讀:6334次 | ||
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防止措施 乳膠漆已成為人們室內裝修的主要選擇之一,但由于乳膠漆本身的質量和涂刷問題,涂刷過的漆墻面往往會出現粉化、變色及褪色、起皮及剝落現象等。 1.粉化 起因:由于有些低檔乳膠漆中的主要成分———樹脂的耐候性不好,如果墻面事先未加任何處理、或在低溫下施工,就會造成乳膠漆成膜不好,在涂刷乳膠漆后不久就會發生這種現象。有時涂刷時摻水太多等原因也會造成乳膠漆粉化。 防范:首先要對墻面作徹底的處理,用專用的墻面膩子涂刷墻面并要磨平整;然后先用水性或油性的封底底漆涂一遍,再涂兩遍面漆。另外,乳膠漆一定要按規定比例摻水,并避免在低溫下施工。 2.起鼓、起皮 主要原因 ⑴ 基層不牢,有灰塵,油跡及疏松物;基層含水率高,堿性大。 ⑵ 膩予不耐水。由于乳膠漆有一定的透水性,若涂層遇水或潮濕空氣,水會從面層進入基層,若膩子不耐水,就會造成脫落。 ⑶ 施工溫度太低,沒有達到最低成膜溫度(+5℃),因為沒有形成連續的膜。 ⑷ 涂層太厚,涂層表面已干而里面未干。基層太干燥,引起涂層局部破乳。 防止措施 ⑴ 基層處理時,消除表面疏松物,用有一定強度的膩子修補。讓基層干燥,含水率小于10%,表面PH值小于10。 ⑵ 批膩子時,應用107膠水或乳膠液調膩子,切不可只用纖維素加老粉批膩子。 ⑶ 乳膠漆施工溫度在5℃以上,且成膜前不能低于該溫度。 ⑷ 若乳膠漆太稠,可按說明書規定加一定量的水稀釋,一次涂布不能太多。基層若太干,用少量水薄薄地涂刷一遍,表干后再施工。 3。變色及褪色 起因:有的墻體溫度過高、日照時間長,或水溶性鹽結晶在墻的表面上,并造成乳膠漆變色及褪色;有的墻體內含堿值太高,侵害了抗堿性弱的顏料或樹脂而造成變色及褪色;有的則是施工不當,與聚氨酯類油漆同時施工,該類油漆中含有的TDI成分會使乳膠漆變色。 防范:由于第一種情況比較少見,可向有關人員請教;對第二種情況,參照粉化的處理辦法;為避免第三種情況,乳膠漆和聚氨酯油漆二者不要同時使用,可在油漆涂完兩天后(25 攝氏度情況下)再涂乳膠漆,或待乳膠漆徹底干燥后(25攝氏度情況下需7天)再刷油漆。 4. 開裂 目前在很多的新房中,都有帶有保溫層的新型保溫墻體。這種墻體在裝修中,很容易出現乳膠漆開裂的問題。其實這種開裂是由于墻體的水泥出現裂縫,或墻體“保溫板”的接縫開裂而造成的,并不是裝修的質量問題,而是建筑上無法克服的缺陷。為了追求最好的裝飾效果,用裝修來彌補建筑缺陷,裝飾公司的技術人員想出很多辦法來對付保溫墻裂縫,您可以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和裝修預算來選擇: 1、在將墻面基底處理干凈后,先在墻面上貼上一層的確良布、牛皮紙或報紙,利用纖維的張力,來保證乳膠漆漆膜的完整。這種辦法比較簡單易行,但效果一般。 2、將墻面表面的保溫板去掉,或將水泥墻面除去,在保溫層外面先安裝一層石膏板或“五厘板”,然后在上面做乳膠漆。這種做法可以將不規則的裂紋全部去除,裂縫的地方一般就是板材之間的接縫,比較好處理。但這種辦法造價較高、施工難度大。 3、采用帶有彈性的裝飾材料。目前在墻面基底處理上,有一種“彈性膩子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墻壁裂縫問題。 4、有些消費者干脆將墻體的保溫層去掉。雖然這種辦法可以一勞永逸,但是會降低墻面的保溫、隔熱性能,因此不建議您采用。 5脫落:主要原因是乳膠漆施工溫度低,未能形成連續的涂膜而龜裂,遇水即會脫落;基層疏松,有油污等污物,涂膜與基層粘附不好,造成剝落;基層批刮膩子強度低,膩子層未干透即涂刷乳膠漆;基層過于平滑,以造成涂膜附著力不好。剝落:防范:施工前先觀察一下,如有滲漏發生應及時請有關部門解決,應加特殊處理,建議用耐久性強且防水的彈批勇于對墻面作預處理,然后再按常規涂刷。施工時一定要將墻面處理干凈。
6、反堿掉粉:主要原因是基層未干燥就潮濕施工,未刷封固底漆及涂料過稀也是重要原因。 防止措施:如發現反堿掉粉,應返工重涂,將已涂刷的材料清除,待基層干透后再施工。施工中必須用封固底漆先刷一遍,特別是對新墻,面漆的稠度要合適,白色墻面應稍稠些。 7、流墜:主要原因是涂料粘度過低,涂層太厚。 防止措施:施工中必須調好涂料的稠度,不能加水過多,操作時排筆一定要勤蘸、少蘸、勤順,避免出現流掛、流淌。如發生流墜,需等漆膜干燥后用細砂紙打磨,清理飾面后再涂刷一遍面漆。 8、透底:主要是涂刷時涂料過稀、次數不夠或材料質量差。在施工中應選擇含固量高、遮蓋力強的產品,如發現透底,應增加面漆的涂刷次數,以達到墻面要求的涂刷標準。 9、涂層不平滑:主要原因是漆液有雜質、漆液過稠、乳膠漆質量差。在施工中要使用流平性好的品牌,最后一遍面漆涂刷前,漆液應過濾后使用。漆液不能過稠,發生涂層不平滑時,可用細砂紙打磨光滑后,再涂刷一遍面漆。 | ||
|